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唐代戍边将领——张守珪

唐代戍边将领——张守珪

关键词:平陆,本地文化,历史名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平陆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140829.com
  • 感谢 pllv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1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唐代戍边将领——张守珪

 

  张守珪是唐代陕州河北(今山西平陆)人,他的一生是在战争中渡过的。由于战功卓越,累官至唐王朝辅国大将军,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。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,抵御北方入侵的突厥、契丹、奚等少数民族的著名戍边将领。对开创唐王朝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。
    
张守珪早年跟随父辈流落边塞,青年时期,天资聪颖,骁勇善战,颇为当地州府官吏的重视。开元初,在瓜州平乐府(今甘肃省安西县)任别将,后从右饶卫将军郭虔瑾门下镇守北庭(今新疆吐鲁番县)。当时吐蕃、突厥、契丹等部族屡犯北庭、瓜州一带,守珪亲率军救援,每攻必克。在每次战斗中由于发挥了独立作战的组织指挥才能,于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提升为瓜州刺史,兼瓜州都督。守珪在瓜州任职期间据史籍记载:修城池,筑河堤。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局面,使劳动人民得以休养生息。逾年专任善州(今青海省乐都县中督)仍充陇右节交使。
    
开元十七年(公元729年)契丹及奚族连年侵犯唐王朝北方边陲重镇——幽州(今北京),幽两任长使赵含辛、薛楚玉皆无能为力而相继败北。唐玄宗遂于开元二十二年(公元734年)下令进调张守珪移镇幽州。他到任以后,率军频频出击,尽诛契丹首领屈烈、可突干等党羽,余皆降服。这次大捷再次显示了张守珪卓越治军才能。诏封守珪兼御史中丞,营州(今辽宁省锦州市)都督,河北节度副大使及河北采访处置史。开元二十三年(公元735年)守珪奉命亲往东都(今河南洛阳市)献捷,玄宗喜其功,拜为辅国大将军,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,并赐予金银彩绸等。他的两个儿子因此授予官职,并在幽州为守珪立碑记功。 
    
张守珪在唐玄宗开元年间,二十余载戍边生涯,东征西战,驰骋在祖国的大西北至东北一带绵长的边防线上,立下赫赫战功,这和他足智多谋、胆略过人、英勇善战、治军有方是分不开的。
    
可惜,张守珪官居厚位后,居功自傲,不体恤军士,对部将约束不严,将领骄奢,军心涣散,招致了边事日益紧张的局面。先是开元二十四年(公元737年)张守珪重用营州杂种胡人安禄山讨奚和契丹,轻进失律,可诛不诛,致贻后患,唐代诗人高适在一次征战中,身历其境,他在《塞上》一诗中这样写道:
     ……
    
边尘涨北溟,虏骑征南驱,
    
精斗岂长策,和亲非远图,
    
惟惜李将军,按节出皇都,
    
总戍扫大漠,一战禽单于。
     ……
    
对当时边疆安定,表达了郁闷的心情,同时,也流露了对张守珪部将的不满。
    
最严重的是开元二十六年(公元758年)部将赵堪等人假借守珪之名,令平卢使乌知义截击契丹、奚余众于潢水(今内蒙古西拉木沦河)之北,先胜后败。诗人高适在这时又以讽刺的笔调写下了《燕歌行》著名诗篇,其中有这样几句:
     
山川萧条极边士,胡骑凭陵杂风雨,
     
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。
     
大漠穷秋塞草衰,孤城落日斗兵稀。
     
身当恩迂常轻敌,历尽关山未解围。
    
诗人在诗的最后还举出了:
     
相看白刃血纷纷,死节从来岂顾勋?
     
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
    
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张守珪军中生活腐化的情景。
    
他这次败绩,本以惨痛教训引以为鉴,重整军威,以利再战。但他好大喜功,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,事泄,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按实。守珪厚赂使者,还奏如前。后仙童以赃败露,逮守珪以旧功减罪,贬为括州(今浙江丽水县)刺史,逾年而卒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